在定襄县邱村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既是带领乡亲谋发展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肩负重托的省、县两级人大代表,他的名字叫于艳军。多年来,他始终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基层代表的初心与担当,发挥一名党员干部的桥梁和带头作用。
实干为民,做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始终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增收作为首要任务。”于艳军带领村“两委”,立足当地资源,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逐步形成了“五化”发展新模式,取得了村集体经济近三年连续破百万元的好成绩。2022年2月,邱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2023年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化运营。通过拓展“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新型产业格局,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规模化种植马铃薯、红薯共计1030亩。发展现代产业全链条。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智能育苗大棚、仓储加工、农机服务等新业态,建成4500平方米标准化车间,购置70万元的大型农机,不但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便捷的农机服务,还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实现田间管理信息化。建成3250平方米的智能育苗大棚,田间管理实现水肥一体智能管控。
与广东薯片加工厂合作,以特色“双薯”种植为载体,统筹推进农产品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托交通区位、自然禀赋等优势,积极探索建设农副产品线上线下同步交易等新业态,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推动农村环境精细化管理。依托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在现有“五化”基础上,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美丽庭院”等农村特色村落景观,让村容村貌有“颜值”更有“品质”。
心系百姓,做为民办事的实在人
“我经常走访困难群众、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于艳军对记者说。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于艳军始终把百姓冷暖放在心头,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村民实际困难。村民的养老问题始终牵挂着他的心。2024年,他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为60岁以上无法享受特殊补贴政策的普通村民每人发放320元医保补贴,并按年龄档给予2000元、1500元和1000元三个等级的福利补贴。村民有了医疗和生活保障,享受到村集体福利,增强了幸福感。
针对进村道路长、夜间照明不足的问题,他积极筹划,在村主干道和村东的公路上安装了66盏太阳能路灯,在村内各街巷安装监控摄像头共计72个。村民王大爷逢人便说:“现在,村里路和城里路一样亮堂,这些路灯不但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也照亮了大家的心。”(记者 徐国华)
(责任编辑:卢相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