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上的“领跑人” |
——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栗翠田 |
2025-08-25 11:15 |
在万亩玉露香酥梨基地观景台上,栗翠田(左一)接受“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记者采访张林泉摄 8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原平市子干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与“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的记者们站在观景台上,望着连片的万亩玉露香酥梨基地,感慨地说:“二十年前,这里还是‘种一坡收一箩’的荒山秃岭;二十年后,‘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幸福家园已成为现实。” 从垦荒造林的“拓路人”,到产业兴旺的“带头人”,再到为民代言的“答卷人”,栗翠田用双脚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使命,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乡村振兴路上的“领跑人”。 为民代言,彰显责任担当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自栗翠田当选人大代表的那天起,他就深深懂得,“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他始终将双脚扎进泥土,将心贴近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羊圈牛舍,贴在乡亲们的心坎上。 面对农村集体经济普遍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对接市场能力弱等问题,栗翠田通过深入调研,围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建议,特别是《关于加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向农村集体经济倾斜的建议》,提出要推动奖补资金更多流向特色产业、深加工和乡村旅游配套,变“输血”为“造血”。作为政策落地的积极推动者和受益者,栗翠田带领村民用好政策,率先在全乡11个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硬化了道路等基础设施,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栗翠田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在参加全国两会时所提出的建议,充分展现了依法履职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担当。例如,他提出的《关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建议》,为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提交的《关于加强山西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建议》,富有创意地提出借势“黑悟空”游戏热度,深挖文化内涵,将神话元素、传说故事与当地文化遗产融合,打造独特文化品牌,推动文旅融合。这一前瞻性思路,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为民履职,践行初心使命栗翠田的履职,不仅体现在“代言”的精准,更彰显于“力行”的实效。他不仅是政策的建言者,更是最坚定的执行者和示范者。在“乡村振兴大讲堂”,他用方言讲解中央一号文件,把“大道理”变成“家常话”,让政策深入人心。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栗翠田将生态治理融入乡村发展血脉的治本之策。二十余年如一日,他带领村民在曾经的荒山秃岭上持续种植果树,发展生态经济,不仅使荒山荒坡变成了花果山,更筑起了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他积极推动落实关于农村环境整治的建议,在村内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子干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从垦荒造林到西水东调,从推广技术到开拓市场,从调解纠纷到倡导新风,村中大小事务,他都倾注心血。他深信,好的政策唯有扎根乡土、惠及于民,才能绽放生命力。他常说“:代表不是开会时的代表,更是平时为乡亲们跑腿办事的代表。”这份扎根泥土的实干精神,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赖和由衷赞誉。 (本报记者 张林泉) (责任编辑:卢相汀)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