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大代表张世元“玉米兄弟”带领乡亲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
2025-08-13 09:15 |
本报记者 陈晓平 文/图 从2016年被评为忻州市忻府区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到2017年被授予“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从2021年被山西农业大学特聘为 “山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到2021年当选为忻州市人大代表、2022年当选为山西省人大代表,忻州“玉米兄弟”张世元用人民代表特有的公仆精神,带领父老乡亲奔走在绿色的乡村振兴大道上。 “玉米兄弟”创业创新 1996年,张世元从山西省电子工业学校毕业,之后便在省城一个建筑公司打工。几年后,他返乡创业,开始加工土特产。2011年,在忻府区合索乡陀罗村成立忻州市玉米兄弟食品有限公司。创业过程中,他遭遇挫折,曾负债 300多万元。尽管如此,他也没有放弃。2012年,他开始从事有机玉米种植。之后,他进行微创新,对种植基地采用全程手机远程监控,并推出带皮带须包装玉米。2015年,张世元在线上成功打造了“玉米兄弟”品牌,农特微商圈刮起一股流行风,还以《玉米兄弟400亩玉米卖500万》的标题被媒体进行报道。2017年,张世元还清了所有债务,在忻府区合索镇陀罗村建立新工厂。2021年,他种植了百亩油菜花绿肥,开启村企共建美丽乡村计划,并开办陀罗村夜校和返乡人沙龙,协助陀罗村老百姓养跑山鸡、养蜜蜂。 种植油菜花、向日葵,开办夏令营,发起村企共建网红小火车,饲养跑山猪……张世元探索持续引流新模式。2023年,张世元完成生产设备自动化升级,尝试玉米移栽技术,结合农企合作模式推动销售收入增长,同年营业收入达1362.75万元。2024年,他的“玉米兄弟”种植面积达到2755亩。 2025年,他与西王村达成合作关系,注入资金和渠道,助力“中国丹霞第一村”打造苹果产业,巩固脱贫成果。 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4月20日上午,在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西王村200多亩苹果园里,威风锣鼓、乡村秧歌、汉服展示在满是苹果花香的果园中轮番上演。忻州创业青年典型“玉米兄弟”张世元投资50多万元,让这个濒临荒废的200亩苹果园重获新生。“忻”青年的努力成果吸引了省、市摄影爱好者和青年网红们前来打卡和见证,共同助力青年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四月的陀罗山下,金色的油菜花海与古朴的村落相映成景,山野间回荡着农人们的欢声笑语。今年4月29日上午,“五一之约”——“陀罗花开”振兴乡村原创歌曲作品展演暨吃玉米大赛活动在忻府区合索镇陀罗村玉米兄弟油菜基地启幕。此次活动从4月29日开始,直到5月4日结束。活动以乡村振兴为底色,以“山花如海、军魂永驻”为脉络,在春意盎然的陀罗山谷,以一首原创歌曲《梦陀罗》作为开幕序章,用质朴的旋律勾勒出山村灯火、小北京故事、陀罗花开、军民鱼水深情等蝶变图景,尽享“采菊东篱下”的诗意栖居,实现以原创艺术为媒、以忻州杂粮赋能,全景式展现出乡村振兴蓬勃生机的景象。 据了解,活动由中共忻府区委宣传部指导、玉米兄弟公司等主办。活动以“陀罗花开”为名,不仅是对乡村自然之美的礼赞,更是对乡村振兴文化力量的深情呼唤。在活动现场,张世元告诉记者,原创歌曲展演旨在用动人的旋律和质朴的歌词,唱出乡村的变迁、乡愁的温度,以及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游客和市民们在歌声中聆听乡村的故事,在欢笑中传递振兴的希望,共同为这片土地注入更多生机。 人大代表为民情怀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张世元始终牢记“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他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他积极建言献策,在推动乡村振兴、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他还提议让土地集中租赁种植,综合管理,改善乡村风貌,让走出去的农民回归农村,让农村重新火起来,让荒芜的土地靓丽起来的创新思维,用一颗火热的赤子情怀把这些都落到了实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代表的职责和使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和信任。 看到村里晚上路况不佳,他联合澳大利亚华侨购买安装路灯,点亮了乡村。他抽出时间做公益,出钱出力,积极支持忻州平安救援队工作。 “玉米兄弟”公司现有15亩生产厂区,500亩有机基地,年产真空玉米400万穗,销售额1800多万元,带动约400户农户增收。 8月11日,张世元接受《山西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将立足本地自然环境优势,通过认养模式对玉米、苹果等农产品进行销售,通过打造主题工厂、联动周边资源,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梁艳) |
【关闭窗口】 |